不同于外国“院围房”的建筑风格,中国古代建筑多以“房围院”为主,例如北京著名的四合院。在观看宫廷剧或者游览故宫、颐和园时,就可以明显感受到中国古代“房围院”建筑特征。
虽然在现代的城市,几乎已经不可能再构筑类似的房屋格局,但是由北京模型模型公司制作的佛山平洲玉器南街商业模型即可看出,古代庭院式的组群布局,以及古代典雅的房屋建筑风格尚沿袭至今。庭院式的组群布局正是式古建筑的又一重要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主要是木构架结构,即采用木柱、木梁构成房屋的框架,屋顶与房檐的重量通过梁架传递到立柱上,墙壁只起隔断的作用,而不是承担房屋重量的结构部分。
“墙倒屋不塌”这句古老的谚语,概括地指出了中国建筑这种框架结构最重要的特点。这种结构,可以使房屋在不同气候条件下,满足生活和生产所提出的千变万化的功能要求。
同时,由于房屋的墙壁不负荷重量,门窗设置有极大的灵活性。此外,由这种框架式木结构形成了过去宫殿、寺庙及其它高级建筑才有的一种独特构件,即屋檐下的一束束的“斗拱”。
它是由斗形木块和弓形的横木组成,纵横交错,逐层向外挑出,形成上大下小的托座。这种构件既有支承荷载梁架的作用,又有装饰作用。只是到了明清以后,由于结构简化,将梁直接放在柱上,致使斗拱的 结构作用几乎完全消失,变成了几乎是纯粹的装饰品。